發布日期:2020-09-26
據調查,食堂市場整體占了餐飲業營收的很大一部分,在食堂市場規模上,也僅次于正餐。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餐飲時代,最為核心的特征是數據化。智能餐飲行業的信息化變革刻不容緩,構成新餐飲行業有哪些要素呢?
網絡基礎設施的POS機和移動支付進入高速增長的階段,購物、生活繳費和餐飲消費在線下支付占比前三。報告顯示,2017年已有59.7%的餐飲消費者在用餐結賬時使用移動支付。在社餐業態,商戶在ERP后臺高效完成團購驗券、閃惠支付、外賣訂單管理、門店管理、排隊點餐管理等一攬子運營活動。
還有如“人臉識別”支付培養“一個手機解決所有需求”的使用習慣,實現消費者“來了就吃,吃了就走”的愿望,信息、交易、支付的在線化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用戶的就餐流程,倒閉餐飲經營方有意識地提升消費者就餐體驗。
2、新餐飲行業自身經營變革需求
餐飲行業體量大,增速快,但管理粗放,數據化程度極低,大數據、信息化等新興技術的應用正在重塑餐飲行業,拓展行業發展空間。
相比社會新餐飲,由于業態封閉,餐飲行業的信息化水平至少落后五年之久。餐飲行業正在以市場化、產業化、信息化作為自身的產業升級方向,管理模式從初級粗放型向多元精細型轉變。
3、互聯網巨頭智慧食堂項目推動
食堂信息化正面臨新的趨勢,2.0時代食堂信息化建設需智能食堂供應商,轉變原有的項目實施邏輯為新的流量與數據經營邏輯。
智慧食堂近幾年發展迅速,信息化技術在智慧食堂+后勤服務領域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拓寬,需應用互聯網+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,集成各類信息化系統及智能設備,打通校園生活的全場景數據鏈路,為智慧食堂提供數據資源基礎,食堂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一環。
4、政策背景
教育信息化、供應鏈創新升級、互聯網+、餐飲供給創新及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的一系列政策法規,陸續出臺并交叉協同,成為推動智能餐行業信息化進程的重要契機和催化劑。
中國正在進入互聯網時代,各大傳統行業紛紛投入信息化、擁抱互聯網,餐飲行業也不例外。對比社餐成熟的標準化、市場化、信息化建設,消費基數龐大的智能餐飲仍是“信息洼地”。未來,智能餐飲企業的三大核心能力:生產標準化、管理精益化、經營數據化。因此,新餐飲餐行業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統信息化升級刻不容緩。
拓展閱讀: